2016年6月25日,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主办,祥源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“小产区茶业发展论坛——小产区茶的当下与未来”在北京展览馆4号会议室举行。行业知名专家、学者、产区代表与企业代表、茶商茶友们近70人共聚一堂,研讨茶叶小产区的关键要素,探讨小产区茶叶的市场机遇、发展战略、路径选择、品牌塑造,在分享经验与交流体会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形成共识。
小产区茶叶发展前景可期
随着中国茶的消费城市化进程的加快,对品质和口感要求都更高的消费者群体逐渐显现。整体消费市场相较以往的简单推销和概念化炒作,更在意消费者个人的实际体验,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行业向品牌化、个性化、风格化的方向发展。
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、浙江省茶叶研究院副院长鲁成银表示:“小产区带来大希望。小产区茶叶的打造和推广,有利于进一步发扬光大历史名茶,提高知名度,打造和树立品牌概念。有利于保持茶叶的品质和特征,进一步挖掘地域历史文化价值。此外,小产区茶叶的发展应该遵循“自然+人文+产品特色”的路径,从而提升茶叶整个产区的发展。”
研讨会上,黄山市祁门县副县长陈亚亭专门介绍了小产区祁门红茶的相关背景:祁门县是“中国红茶之乡”、祁门红茶正宗原产地。祁门地处世界公认的北纬30°黄金产茶带,生态条件优越,森林覆盖率高达86%,居安徽首位,年平均降雨量在1600毫米以上,具有典型的优质茶产区特点。而小产区茶叶代表品牌——祥源祁红的茶园基地,则位于祁门红茶优质核心小产区西乡、南乡,其中历口环砂示范茶园基地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、国家地质公园牯牛降毗邻,基地的槠叶种(祁门种)是祁红的高级原料,是国家级珍贵的茶树有性种资源。基地在山峦之间,清溪纵横,全年气候温和、雨丰雾足,早晚温差大,众多优越自然条件的契合,孕育出好茶的天然品质。
“得天独厚的核心产区生态条件,加上长期对种植的研究,对传统祁门工夫红茶技艺的传承创新,祥源小产区祁门红茶逐渐被业内广泛认可。”祥源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邓增永表示,祁门红茶香高、味醇、形美、色艳,似花似蜜、兰韵独具的香气特征及香醇的口感——立地条件上的独一无二造就了祁红特殊的风格,这也是祥源祁红在未来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的根本。
我国茶叶发展历史悠久,但小产区茶叶尚属起步阶段。优异的品质、独特的风格是小产区茶叶的发展基础,小产区茶叶既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产业发展方向,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品牌推广策略。
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研究室主任钱平凡在论坛上表示,“小产区茶叶企业要多与消费者沟通、不仅要有好品质,更需要进行市场推广和品牌推广,要与产区品牌联合推广。”他表示,小产区茶叶的消费认知基础还很薄弱,这需要品牌企业从产品、文化、冲泡常识上系统地进行市场推广和宣传。在产品推广上,要将产区品牌和企业品牌作为不可分割的两大部分协同推广。
在小产区茶叶品牌发展道路上,祥源茶业始终是行业先行者之一。祥源茶另一个产品系列——易武普洱茶,作为普洱茶类中的佼佼者,同样是小产区茶叶的代表。从2013年开始,祥源茶与西双版纳勐腊现易武镇政府展开合作,成为易武传统茶事“易武斗茶会”的官方合作伙伴,共同推广小产区易武好茶,并促进易武当地茶区采、制技术提高;2014年祥源茶业在易武产区建立了总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、普洱茶年生产能力500吨、年产值约2亿元的祥源易武茶厂,成为易武茶叶产业化发展的标志性平台;3年来,通过“易武斗茶会”活动产销联动,将易武好茶推广至全国各地销区市场,最终得到广大消费者、茶农与茶叶经营商户的一致认可。
践行小产区战略,祥源茶业赢得市场认可
“消费者对茶叶品质的要求在不断提升,对茶叶的风格特色要求也在提升,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产区中认真扎实地做功课。”祥源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邓增永表示,“品牌依托于良好的品质基础,扎扎实实将茶叶种好、做好,保证产品品质和特色,小产区的产制特性才有意义。我们将在产区政府的带领下,做推进小产区茶叶发展的倡导者和践行者。”
祥源茶业总经理 邓增永先生
《基于小产区价值的茶企运营思考——以祥源茶为例》
本次论坛的成功举行,以祥源茶为例证,为小产区茶叶如何在新形势下顺应市场及政策发展趋势,更好地发挥产区资源优势,打造品牌特色风格,开创全新发展模式,具有深刻借鉴意义。